为人民办实事,才会受到人们的爱戴拥护,古有包拯、海瑞这些清廉任务,今有孔繁森、焦裕禄等等的好干部。要做好廉政建设不但是从现代也可以从古代传统中吸取养料。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在廉政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审视历史是发展研究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和有效途径。文化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同样廉政文化也不例外,这一新时代的文化必须在继承历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壮大,因此,在建构廉政文化的过程中,只有继承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发展,才能创建真正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廉政文化。纵观世界文化发展史,便不难发现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扬弃地继承传统文化,并且以新的成果来充实其内容,丰富其内涵,赋予新的时代生命力,使之成为具有崭新形态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新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历史渊源的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古代思想家有关修身立德、从政治国的言论中,均有关于廉政的内容和要求,经后世不断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廉政文化。“廉”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诸多思想家、政治家高度关注这一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大量丰富而深刻的廉说、廉论,其中一些观点和经验的概括至今仍是非常之精辟和有生命力的。
第一,“以廉为贵”。古代思想家非常重“廉”,把礼义廉耻视作国之四维,认为“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尤其强调“廉”、“耻”是“四维之要”,乃执政者的“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若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在 “廉”、“耻”中,更是“以廉为贵”,视廉洁奉公为从政者的美德。
第二,“为政以德”。传统文化重视为政者的道德修养,信奉“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只有统治者先“修己”,方能后“安人”,以达到上行下效的目的,这种重视为政者道德修养的思想至今对于我们反腐倡廉工作仍有重大的启示意义。“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列宁也曾说过,“政治上有修养的人是不会贪污的”,无数腐败现象表明,腐败分子都是先从思想道德上开始堕落败坏,而后走上犯罪道路的。
第三,“任人唯贤”。传统文化主张在选拔人才上要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标准。传统文化推崇贤人政治,主张为政者要举贤才,而不用贤则亡。理想的统治秩序应该是“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举贤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且要有群众基础:“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传统文化中举贤时要重德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无疑仍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第四,“见利思义”。腐败与个人义利观的错位有很大关系,在义利关系上,传统文化为我们做了表率。传统文化认为,对待名利要取之有道,当义利发生冲突时要“见利思义”、“舍利取义”;强调要坚持原则,守节保节,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腐败就是运用公共权力追求私人利益,其泛滥与个人私欲的急剧膨胀有关,因此,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义利观,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大有裨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传统廉政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而是要勇于继承、善于继承,加以批判地继承,应充分发挥其现实作用,在实践中加以继承和发扬。
相关阅读:
深化村官“四廉工程”力推农村党风廉
刘其:廉政建设要抓好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