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7月21日讯
原标题:今夏阜阳市小麦总产338万余吨
记者近日从阜阳市统计局获悉,今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730万亩,平均亩产463公斤,较上年增产20公斤,增长4.6%;小麦总产338.1万吨,较上年增产14.6万吨,增长4.5%,亩产、总产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夏粮生产实现“十一连丰”。
分县市区看,全市有四个县区小麦亩均单产超千斤,其中颍州区(不含阜合现代产业园区)、颍泉区首次达500公斤,界首市以507公斤位列全市第一。从产量结构看,今年小麦单产的增加主要表现在亩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其中,平均亩穗数较上年增加4万穗左右,达到44万穗,千粒重平均增加3克以上,达到43克,穗粒数与常年相比基本持平。
“全市夏粮生产单产、总产双增,首先得益于去年秋种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农业专家告诉记者,去年秋种期间,全市土壤深耕深松比例达44.6%,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率达到99.4%,基本实现全覆盖;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比例达到91.4%;小麦精少量播种比例达44.5%,机条播种植比例达99.4%,基本杜绝了撒播。
品种的优化也是夏粮再获丰收的重要原因。全市各地结合小麦良种补贴工作,进一步加大良种推广力度,优质小麦品种比例超过95%。济麦22、淮麦22、周麦22、烟农5158、豫麦70-36等一批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品种在各地大面积种植。其中济麦22、淮麦22种植面积都超过了100万亩。品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增产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外,小麦生长期全市各地进一步加强苗情检测,指导农民根据苗情分类管理,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农网、手机短信等途径向农民宣传小麦生产关键技术,同时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组织1500多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特别是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全方位落实,有效控制了小麦抽穗扬花期蚜虫和赤霉病的发生,确保了小麦籽粒的顺利灌浆,对促进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
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在夏粮增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小麦186.3万亩,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25%,小麦亩均单产达550.8公斤,仅此一项就带动全市小麦增产12.2万吨。此外,总体有利的气候条件也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