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提高农民收入。”但一些农民对此政策却很纠结,溧阳养殖户施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日前,他打来电话说,周围一些养鱼村民相继加入了合作社,进行统一养殖,可自己想想,入社吧,碰上行情好时,赚钱机会就给了合作社;不入吧,其他人都入了,自己就成孤军作战,真是进退两难。
农村专业合作社到底能给社员带来什么?3月25日,记者赶赴溧阳市竹箦镇水跃渔业专业合作社了解详情。
听社员说心里话
记者见到水跃渔业专业合作社社长于忠仁时,他正在姜下村委三洼里村社员吕兆林的鱼塘上监测水样(如图)。于忠仁说,每年3月底、4月初,是鱼苗放养的最佳时间。经过一个冬季,鱼塘常因存塘鱼过多,造成寄生虫、病菌、病毒数量增加,因此,在鱼苗放养前,鱼塘的水质监测非常重要,只有河塘水质的各项指标都达到标准,放养的鱼苗存活率才有保证。
吕兆林的这片水面有30亩,以草鱼养殖为主,同步套养甲鱼,去年底,每亩出鱼量达2000斤,亩产值达1.5万元。“没有加入合作社前,每亩出1000斤鱼就算了不起了。现在,塘里养了鱼,前年还根据合作社的要求套养甲鱼,除去饲料、电费、药剂、鱼苗及人工工资等成本外,每亩比原来净增4000元。”吕兆林说。
吕兆林是水跃渔业专业合作社2008年成立后的第一批社员,他告诉记者,入社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放什么鱼种,什么时候投放,投多少饲料,需不需要增氧等,合作社都会统一部署。随着气温的变化,他们会来监测水质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病害。特别是推广了高密度养殖模式后,采取轮捕轮放、取大放小、提前上市的方式,每季都有成品鱼出水,这样,资金周转就快了。“资金流转快,收益稳,养殖户心里就踏实了。”吕兆林坦言。
养殖保收靠的是技术
“只有按照社里的要求进行统一养殖,合作社才能负责收购和销售。否则,我无法保证品质,没有品质,就无法谈品牌。”这是社长于忠仁的心里话。
从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于忠仁,从事农业技术已近30年,他告诉记者,同样的水面,出鱼量不同,问题就在技术上。特别是水产病害防治,合作社会根据检测中心的预测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意见,所有鱼池在4月下旬都要进行两次防治寄生虫工作,无论是检测间隔时间,还是用药量、消毒、水质调节等都有严格规定。如放养鲫鱼苗种池里用的治孢灵,每公斤饲料应加0.4-0.8毫克,且连续投喂5-7天等;虾产卵期禁用治虫药剂;河蟹用药要避开河蟹脱壳期;河蟹进入脱壳期时,蟹池慎用硫酸铜和其他药物;用药时应及时开启增氧机等;这些,一般养殖户都不太懂,需要技术人员上门提醒和服务,合作社的作用就是:上门提供技术服务。所以,合作社与社员之间要签订三统一合约:统一苗种管理;统一养殖模式;统一使用农林部门规定的药物、饲料,并按技术要求操作,以保证鱼的品质。等到鱼出水时,合作社会派专业捕捞队进行统一轮捕、统一收购和销售,统一使用由商标、地标、规格、绿色食品和重量构成的包装,直接发往南京、苏州、上海等地或常州苏果等超市。这种成品鱼不仅能卖好价钱,且能被大家按受。但对不按规定养殖的,一律不予包装,产品只能进入自由市场。
据介绍,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种苗,产中技术和物资供应,产后销售一条龙的全方位服务,为的是帮农户增收。社里还定期组织社员进行养殖实用技术、疾病防治、轮捕轮放双季鱼生产和水面套养技术等培训和辅导,推广野鱼家养、夏鱼冬养、外鱼引养、冬鱼暂养、稻田养鱼等模式,突出热水鱼,实行轮捕轮放,引导养殖户适应市场,生产优质高效的绿色产品。“跟‘鱼’打了一辈子交道,心愿就是为农民多干点实事。”于忠仁说。
做大做强品牌帮农户增收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水跃”合作社现有注册社员508户,实行“公司+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养殖面积2.23万余亩,亩效益达1.13万元。合作社通过多种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3户联保、一票30万元;单个单保和助业贷款30-50万元,向水产养殖户提供资金保障,用活了社员互助资金。
据竹箦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多种合作社的形式,采取产供销一体化,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绿色通道,可以帮助农户实现增收的目标。就拿“水跃”合作社来说,他们供给常州天目湖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之用的草鱼一般按高于市场价5%向农民养殖户收购,仅这一项就可为农民每亩水面增收284元。去年一年,该社养殖户得益22.8万元差价,饲料降本增收479.37万元,年户均增收1万余元。目前,合作社还借助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实验基地,联合开发淡水鱼“水跃”牌系列食品;在强化2000亩江苏省无公害草鱼基地的基础上,培育前马荡百亿尾良种繁育基地,苗种经包装后空运至全国各地;还将同步建设千亩垂钓中心等。这样的大动作,农户个人是无法实现的。只有抱团取暖,发挥地区优势,才能将品牌做大做强,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同时,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