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网哈尔滨4月10日电(杨海全、通讯员张亮)大家都知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在农村就是合作社,是改革的基础,这个“一”做不好,其他所有的事都是没根的,农村农业就发展不起来。这是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韩冬炎就农村改革说过的一段话。齐齐哈尔作为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之一,改革的步子走的稳不稳,胆子大不大,能否给国家提供经验、提供典型,提供示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合作社让农民日子好起来
“两三年了,一锄没动,地都没去过,手里拿着这两三万儿白花花的票子,心里美极了,感觉上还真有点儿过意不去。”刚从大连打工回来的齐齐哈尔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张国强笑容满面地说。2013年,克山县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进行订单式种植,坚持标准化生产方式,充分发挥大机械作用,有效抵御自然风险,在大灾之年喜获丰收。达到亩均分红922元,2436户成员分得红利近3800万元。
仁发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只是齐齐哈尔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个缩影。据齐齐哈尔市农委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主任赵德福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7622个;入社土地面积2375.64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74.5%;入社农户69.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79.1%。2013年全市入社成员人均增收1850元,增长18.6%。
赵德福说,今年,要把农民土地入社作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合作社扩面、提质、增效。用去年合作社实现增产增收的效果、入社农民得到的实惠,引导农民土地入社。今年全市入社农户达到79万户,占全部农户的90%;入社土地达到2710万亩,占村集体耕地面积的85%。
在全力搞好合作社建设的同时,齐齐哈尔还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其它组织形式的建设作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补充。2014年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2%,计划新建500个家庭农场、新培育2000个种养大户。
“土地确权”:让 “不动产”变为“动产”
克山县农经总站站长徐洪刚在接受采访时说,克山县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从2010年起,通过开展土地确权登记,做到了“四统一五到户”,即承包地座落、承包合同、经营权证登记簿、经营权证书相统一,承包地分配到户、承包地边界四至登记到户、承包合同签订到户、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到户、基本农田标注到户,全县共普查土地286万亩,颁证9.8万户,并以法律凭证形式确定农民依法享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确权后,将农户土地经营权由原来的“不动产”变为“动产”,《经营权证》可用做农户贷款抵押、土地入股的资产凭证,增强了农户发展生产的后劲。
据齐齐哈尔市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站负责人原斌介绍,2010年黑龙江省农委确定齐齐哈尔市5个县32个乡镇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齐齐哈尔市以县、乡农经机构为依托,通过适当增加编制和人员,建立起覆盖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的服务机构,并以县农经总站为中心搭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建立科学的农地评定、评估体系,提供合同的签订、鉴定、仲裁、备案等各项服务,使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加快了规模化、水利化、农机化进程,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今年4月底前,建立完善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并挂牌服务,全面开展“四权”抵押担保贷款服务,乡(镇)覆盖面要达到60%,力争在今明两年实现全覆盖。
眼下,春耕在即,记者见到克东县玉岗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海波时,他正拿着刚刚审批完的手续,来到县农村信用联社办理贷款。他高兴地说,“通过使用土地经营权做抵押,540万元的贷款这么快就办下来了,合作社春耕生产不愁了!” 目前,克东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及邮储银行等各金融机构都在面向农民办理各种抵押贷款,现已为全县备春耕生产投放贷款1.5亿元,有效解决了制约春耕生产的资金瓶颈。
齐齐哈尔市金融办负责人董尔娜接受采访时说,齐齐哈尔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农村集体资源使用权、预期收益权、大中型农机具和不动产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简称“四权”),建立“四权”抵押贷款登记、评估、抵押、担保、审批、贷款、仲裁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风险防控体系、诚信体系及考评体系。2014年各县(市)区要全面开展抵押贷款服务,乡(镇)覆盖面要达到60%,力争在明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粮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卖了
“过去我们的储粮是静止的,现在是集聚粮食,把粮仓变成流通环节,是动态的,粮食优势就变成了基地优势、项目优势和产业优势。”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韩冬炎在谈到农村市场体系改革时说道,“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产加销向销加产的转变。”
“发育产区农畜产品市场,是市场由销区向产区前移的重要手段。”克山县农业局马铃薯办公室主任王子顺在接受采访时说。去年8月投入运营的克山昆丰马铃薯交易市场总投资3.15亿元,集现货交易、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冷链加工、期货贸易为一体,是黑龙江省唯一马铃薯专业交易市场。市场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目前网站成员已发展到421家,日点击量约为1.5万次。市场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与各大终端销区市场均建立了业务联系。市场设计年交易量100万吨,带动周边销售400万吨,2013年试运行以来,实现交易量50万吨。
据齐齐哈尔市农委市场信息处屈凤海介绍,在建设马铃薯市场的同时,齐齐哈尔还加快杂粮、肉牛、马铃薯、果蔬等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全市现有各类农畜产品市场(含大集)388个,全年农副产品交易量达890万吨,牲畜交易量13万头(只),交易额430亿元。今明两年,齐齐哈尔通过深化以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兼并重组、实施股份合作、释放粮食集聚产业优势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革,分别在市区东部拜泉、南部泰来、西部富拉尔基、北部讷河、中部依安等县(市)区打造5个粮食收储、物流及加工重要节点,最终实现全市粮食既能购销又能加工转化的目标。
学了技术才能挣大钱
春节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委托管理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签字仪式如期举行。委托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将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学院管理模式、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国际国内业界的各方面资源与甘南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共享。3年内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将达到在校生由600人提高到800人、年培训5000人次的办学规模。甘南县县委书记梁光说:“农民的出路在哪?就是从土地当中走出来,就必须通过职业教育使他们拥有生存和劳动的技能。因此,职业教育对劳动力的输出,对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其实,委托管理只是齐齐哈尔发展职业教育的招法之一,龙江县走的是“订单”培训模式:去年龙江县职教中心学校与中粮集团、飞鹤乳业、汇源钢铁等7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训协议。据统计,去年齐齐哈尔市中等职业学校与重点项目企业签订合作协议30余份,定向培养学生近8000名。
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韩冬炎在谈到职业教育改革时说:“各县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走多元发展的路子,也可以采取联动,跨区域发展,采取委托、集团、嫁接等多种发展形式,发挥职业教育的整体效应,使劳动力优势的红利充分释放。”
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难题解决了
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难题。齐齐哈尔克山县通过开展农技推广人员与经营主体联结的科技包保活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通过双向选择、明确责任、完善机制、利益挂钩等措施,实现农技与经营主体的有效对接、无缝对接。
克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邢士英去年与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签订了科技包保合同。从备春耕物资准备到秋收,他对合作社确定的5000亩地全程跟踪指导,秋后完成任务后,他得到了12000元的达标奖励。据克山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柴斌介绍,2013年,全县共确定20个技术承包点,分布在14个乡镇,总面积18.4万亩,其中核心地块2.4万亩,其他地块16万亩。从县农业中心、省农科院克山分院、乡镇农业站选出2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承担科技包保工作。实现了包保地块先进实用技术应用率达到95%以上,核心地块产量比当地常年提高20%、其他地块提高10%,经营主体收入比上年提高10%以上的技术、经济指标。秋后,包保田总增产粮食993万公斤,总增收2265.3万元。
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唐海波总结科技包保的社会效益时说,通过应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提高了包保田作物的产量、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开展技术服务和田间博览,提高了种植户的素质,使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得到推广和普及,带动了农村对新技术的应用及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的提升,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