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老板杨通禄的故事
从建房到养猪
铜仁市鱼塘乡旗屯村尚家坡村民组,这个以前缺水缺粮的山沟沟,现在不仅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而且通了公路,这得益于铜仁市武陵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此安家落户。
从事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的杨通禄,2008年,在家乡旗屯村投资搞养殖,次年,成立了铜仁主市武陵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着养猪,已陆续投入2600多万元。看到他小时候要靠排队、抓阄取水的村子通了自来水,脸上有些许欣慰。
杨通禄从小是个勤快的小伙子,10多岁就离家外出打工,从做木工、到搞建筑、再到房地产开发,一步一个脚印。
杨通禄的铜仁市五陵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鱼塘乡旗屯村尚家坡村民组的山沟里,从坡上的马路望下去,一栋栋绿墙蓝顶的猪舍如同一排排别墅,左边的山凹里,是良种繁殖场,右边是野猪和江口萝卜猪的繁殖和养殖场。去年,养殖场被授予“国家级标准养殖示范场”称号,是全省三个标准示范场之一。
流转的760亩土地及山地,把养殖场与外界隔开,成了一个“独立王国”,用铜仁地区畜牧局总畜牧师王才金的话说,是“一个天然防疫屏障”。
“养猪不是个简单活路”。杨通禄说。“没有高素质的人,一切的都是白搭。”看到了这一点,养殖场技术“团队”人员都是从广东、湖南等地引进,工资最高的,年收入达10万元,纯利润还要按一定比例分成。
37岁的湖北小伙子李忠新,从畜牧学校毕业后,在深圳农牧公司工作了12年,熟悉养殖场的各个流程,来到杨通禄的公司后,专门负责养殖场的配种环节,配种时,哪些母猪配过哪个种猪的精液,都要记录在案,三代以内的血缘不能配种,以避免“近亲繁殖”,通过人工授精,一头种公猪一年可以配数百头能繁母猪,减少了种公猪的养殖数量,降低养殖成本。
李忠新告诉记者,养殖过程中,采精、配种、防疫、产房、保育、生长、育肥等各个流程,都有专门的技术员,全是工厂化的流水线管理,养殖场同他一样的技术员,有5个。
得益于“扶优扶强”政策,去年,杨通禄自筹130万元,政府部门出资260万元,建起了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投入使用后,可解决养殖场用电和燃料,降低养殖成本。公司还计划用沼气种植有机蔬菜和养殖鱼,走生态循环的路子。
杨通禄在这个山沟安营扎寨后,为寨子的百姓接通了自来水,修通了三公里的公路,对流转的土地,他不是一次性“买断”,还是按每年水稻和玉米的市场价,折算成现金支付给老村民,使村民的土地随时“升值”。
杨通禄计划通过扩大养殖场规模,选新址再建二个育肥场,外加委托附近农户育肥,争取近期内生猪出栏量达万头。
目前公司寄养在农户家里的肥猪还有上千头,方法是赊猪崽给农户养殖,回收生猪时,再扣除仔猪的成本,对贫困农户有一定的扶持作用。
前两年,由于市场低迷,公司基本没有盈利。杨通禄认为“今年肯定赚钱”。对养猪,他是“越干越起劲。”
地区畜牧副局长杨恩的感受
从管理到服务
杨恩经见证并参与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历程。
杨恩感受最深的,是“官员”从管理到服务的意识转变,以前工作轻闲,现在是干不完的事。
2004年,当时的省农业厅组织各地区畜牧局领导到广东考察,见识了广东的模化养殖场。“人家屠宰场的商品肉猪比我们的种猪还好。”杨恩开了眼界。
那时,整个铜仁地区,只有一家养殖场子种取得了《畜禽生产许可证》,全地区的生猪养殖中,90%以上是脂肪多、生长慢的土杂猪。
加强良繁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
2004年,铜仁地区地委、行署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决定加速发展生态畜牧业。
从2005年,全国生猪行情低迷,铜仁地区抓住契机,淘汰劣质母猪,引进良种猪,并出台鼓励措施,实行良种补贴,对引进二元杂交猪和纯种猪,分别补助300元、500元,2008年起,又提高到500元、800元。
猪价上涨时,铜仁地区的种猪良繁体系已基本形成。目前全区办理了《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养殖企业已达16家,生猪业已基本形成自繁自养,还向湖南、四川等地供应种猪和仔猪。
全区已基本建成了包括猪、牛、羊在内的地、县、乡三级良繁体系,良繁体系的建成,为畜牧业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
产量增加了,只有销路畅通,才能取得最佳收益。地委、行署利用与广东省农业厅良好合作关系,政府官员走出去推销,广东省28个企业通过考察,分别与印江、松桃、德江、江口等县签订了优质肉猪供应合同,生猪销路不愁。
“广东一些屠宰场,对我们铜仁地区生猪免检。”杨恩有些自豪。
前两年市场低迷期间,铜仁地区的猪价普遍高于省内其他地方,加上政府补贴,当地养殖大户和规模养殖场基本上“稳住”了,而眼下的仔猪俏销,价格好,养殖户们有了赚头。
印江梵净山养殖合作社成功与广东东莞市签订了“圣墩牌”生猪产销基地建设项目。有的生猪带的耳标是东莞的编号,相当于是东莞“寄养”,印江成了东莞市政府“菜篮子”工程——肉猪基地之一。
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第一推动力。几年来,铜仁地区通过动物疫病普查,摸清近10年来全区动物疫病发生情况、危害程度和流行趋势,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和措施,通过对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摸清了“家底”。
2006年以来,全区村级兽防人员报酬有所增加,基本做到村村有防疫员。目前,全区有村级防疫员近3000人,地、县、乡、村四级防疫网络基本形成并有效运作。
对大型养殖场,专门派畜牧技术员上门蹲点服务。
杨恩透露,目前正努力引进饲料加工企业,饲料占养殖成本的近70%,如果饲料成本能降10%,养殖效益有数可算。
几年时间,铜仁地区硬是把“家庭副业”发展成了当地支柱产业。去年,全区畜牧业渔业总产值超5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