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新农村

临沂新农村

求财问计 >>涉农政策 >> 综合新闻 >>正文
新农村建设:幸福工程点亮新农村
2012-6-28

  

新农村

 

  住在新农村房里的农牧民群众纷纷感叹:“这一切,都源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源于以农牧民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

  探索实践,找准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解决出行难的达木村村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奋发图强、自筹资金、互帮互助,从拆下房檐上破旧木板的那一刻,开始了他们改变昔日贫困落后面貌、建设新村的第一步……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仔细考证下来,它可以算得上名副其实的“西藏安居工程建设第一村”。因为谁也没有想到,正是在这个村开创农房改造经验的基础上,林芝地区才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始了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也由此催生了全区上下全面推广、迅速铺开安居工程建设的大幕。

  西藏农牧民占全区总人口的80%以上。农牧民群众不仅人均收入低,而且享受的路电水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与城市居民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农牧民的居住条件还处在人畜杂居时代,楼上住人、楼下圈畜。

  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实现小康社会?带着这一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抓住了“三农”工作就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抓住了改善农牧区面貌和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就牵住了发展的“牛鼻子”。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也如此。石头砌墙、木瓦盖顶,楼上住人、楼下圈畜,是农牧民长期形成的居住生活习惯。因此,安居工程建设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些落后观念的抵触

  有的群众说:“只要自己有钱花,住啥房屋都一样。”

  有的群众说:“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既可以关牛羊,又可以住人的房子里,很方便,用不着改来改去,浪费钱财。”

  有的群众说:“建新村,住楼房,走平坦的路,过现代文明生活,那是城里人的打算,不是我们乡下人的奢想。”

  甚至连个别干部也这样讲:“农牧民现在虽然有了钱,但不一定愿意把积蓄拿出来修房造屋、大兴土木。”

  面对先进思想与陈旧观念的撞击,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坚信:“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只要真诚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能点燃群众的创业热情,造福一方百姓”。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给大家看。”他们决定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说话。

  林芝地区漂亮的新房,让其他地区的干部群众纷纷羡慕不已,“他们能干的事,咱们也能干;那些村民能住上的好房屋,咱们也能住上。”

  一花引来百花开,百花盛开春满园。2006年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西藏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自农牧民安居工程实施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实现了群众对安居工程“要我建”到“我要建”的重大转变,广大农牧民群众主动参与安居工程建设的热情也像火山一样喷发了出来。邻帮邻、户帮户,一下子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热潮……

  全面推进 让群众全都住上新农村安居新房

  安居工程不仅仅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西藏老百姓做的一个实事,老百姓得实惠得民心的一个重大工程,同时也是藏族群众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农牧区群众生活方式水平的一个质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和突破性意义。

  可是安居工程的资金该如何筹集呢?自治区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西藏的安居工程以“政府扶一点、群众筹一点、银行贷一点、援藏帮一点”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了农牧民群众建房成本。

  从普通农牧民家庭到绝对贫困户,补助标准从1万元到2.5万元不等。以“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迁则迁”的原则,尊重农牧民群众的选择,尊重农牧民群众的生活习惯。

  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地区乃东县昌珠镇村民达瓦次仁去年搬进了政府帮助修建的两层楼新房里。新房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共有9间房。达瓦次仁说,修新房总共花了10万元钱,其中自己家里出了6万元,政府的帮助让他的“安居梦”提前实现。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其奴村九组的次珍卓嘎一家,一直以种土豆来维持生计,家里还有两个小孩,一个7岁、一个4岁,都还处在需要花钱的时候,因为没有好的致富手段,一直以来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依靠安居工程的好政策,政府补贴一部分、向银行贷一部分、自己再筹措一点,次珍卓嘎如今拥有了两层小楼外加独家小院的安居新房,总共约有180平方米,要不是拿到政府的政策性补助,这一切也许只是空中楼阁。“对于我们农牧民来说,能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是最幸福的事。这一切都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是政府出台的好政策让我们圆了梦,我们都是托了安居工程的福。”次珍卓嘎激动地说。

  2008年以来,西藏地震灾害频繁,给广大农牧民带来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为切实增强农牧区民房抗震设防能力,确保农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0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再投资20亿元,对全区农牧民已建农房实施抗震加固,并对新建安居工程同步实施抗震设防。当年,自治区财政安排补贴资金2.98亿元,对5.97万户当年新建的安居房实施了抗震设防。2010年自治区安排资金2.14亿元,对4.29万户新建农牧民安居工程同步实施了抗震设防,同时安排资金8600万元,支持拉萨、那曲开展已建农房抗震加固试点。

  思路决定出路,成果源于落实。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而且使全区所有住房条件比较差的27.48万户农牧民群众全部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累计完成投资170亿元。截至2011年底,全区累计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33.87万户,174万农牧民受益,累计完成投资204亿元。

  短短几年时间,一座座规划一流、设计一流、建设一流,与山水相依,与大自然相融的环保新村、旅游新农村和小康示范村,像一颗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雪域高原,彰显出高原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无限生命力。

  安居乐业 农牧区发展中的新征程

  要“安居”,更要“乐业”。在安居工程的带动下,农牧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过上了文明幸福的生活,纷纷感慨到:“这一切似乎是梦,却又是活生生的现实。”

  西藏的新农村建设建立在广大群众认可和参与的基础上。不仅要让农牧民吃饱住好,还要让大家有活干、有钱挣,让大家尝到甜头、看到希望,在温饱的基础上更加宽裕,在安居的基础上更加乐业,在幸福的基础上更有信心。

  在拉萨市,广大群众抓住机遇,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纷纷组建了农牧民采石队、运输队、施工队、木工队、绘画队等参与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农牧民的腰包比以前更鼓了。

  在林芝地区,农牧民群众纷纷依托自家的农牧民新居开起了家庭旅馆,搞起了富有特色的“体验式旅游经济”。风光秀丽的高原牧场、风味别致的藏餐藏味、蓝天白云间独特的藏式民居,吸引了众多自驾游爱好者和组团游客在此停留。

  昌都地区察雅县卡贡乡,在安居工程实施期间,积极开展特色产业项目和庭院种植经济,带动当地农牧民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卡贡乡经济林木种植已达到1100多亩,老百姓的收入逐年增多。

  数据显示,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1年达到了4904元,全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发表/查看评论]

  新闻投稿/广告投放/频道合作 联系人:黎主管  EMAIL:1728097111@qq.com

 

开心一刻.漫画地带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新农村网搞笑漫画



临沂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26532号-1
热线电话:13355078108;刘恒华13853966299 (手机)
Email:linhua5188@163.com   QQ:1145252165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商城路一号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专栏资料, 均为“临沂新农村网”(www.xinnong58 .com)版权所有。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您认为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