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晋城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一村一品”发展思路,泽州县规划了“五大基地”,发动广大农民建蔬菜园、打养殖牌、发菌类财、走产业路,走出了一条具有泽州地域特色的产业新路。
不久前,记者在泽州县大箕镇南坪村李晋明养猪场采访时,恰遇李晋明正在卖猪。“养一头猪,能赚1000块钱左右。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养猪特色村,全村三分之二的村民都靠养猪致了富。”李晋明乐呵呵地说。在泽州县,像南坪这样的特色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叫响叫亮了“一村一品”,也让老百姓“品”出了致富的滋味。
抓特色、搞精品,科学规划五大基地
泽州县委书记崔守安在接受采访时说:“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现代农业才能让农民富起来,而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佳切入点。”泽州县积极整合县域传统产业优势资源,围绕特色抓产业,围绕产业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带农户,强力推进特色农业生产,规划了“五大基地”,掀起了“一村一品”发展高潮。
为了确保工作落实,该县还成立了“一村一品”领导组,确立了73个示范村,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倾斜、项目帮扶等措施,在每个示范村发展了一个主导产业。截至目前,该县共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0余个,注册资金5亿元,入社社员1.2万人,带动农户两万余户。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管理模式产业化
站在高都镇卧龙山生态农业示范园的高处向下望,田野里的玉米已经成熟,大豆正在结荚,法国郎德鹅“嘎嘎”地叫着,好一派田园诗画。记者了解到,高都镇以卧龙山生态农业示范园为龙头,带动了北街村及周边村庄500余农户参与种植、加工。去年,单靠玉米种植一项,北街村人均收入就达4000元。“现在最大的感觉就是忙,政府给咱铺了一条致富路,每天有干不完的活,挣不完的钱。”北街村民李炉喜深有感触。
无独有偶。在全省最大的食用菌基地——泽州县陈庄村“泽地萃”绿农开发有限公司设施农业示范园里,一排排蓝瓦白壁的洁净厂房拔地而起,制冷机正向厂房源源不断输送着冷气。公司董事长申永乐向记者介绍,这里的蘑菇工作间约5米高,每个工作间均放置8层培养架,每间约摆放2.3万袋,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同时,为了给全县的农业龙头企业创造更优良的发展环境,泽州县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一年来,共组团参加了中国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等会展活动,先后签订了6个农业合作项目,总金额8.94亿元。
多形式、多种类,特色农业争奇斗艳
记者在泽州农村采访时,听到村民们谈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一村一品”。而在这个新词的背后,有着更迷人的斑斓色彩。
“过去俺村都是按照老传统种菜,小打小闹,不成气候,现在入了合作社,社长请来技术员进行指导,何时打虫,何时追肥,何时收购,都有人管,什么都不用愁了。”北义城河底村寿山蔬菜种植合作社社员任福喜兴高采烈地说。
北义城镇河底村土地肥沃平坦、水源充足,种植大田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长期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去年以来,河底村成立了寿山蔬菜种植合作社,将过去的分散种植聚拢成了规模产业。
赵团瑞是全省有名的 “养羊大王”。在鑫瑞泰农牧业专业合作社,记者见到了这位“能人”。赵团瑞介绍说,一人富了不算富,众人富了才算富。近年来,他采取“合作社+养殖场+农户”的肉羊产业化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引进优种母羊,经选育后与有饲养能力和条件的农户签订养殖合同,将选定的基础母羊无偿承包给农户,农户年纯收入达4万余元。目前,赵团瑞的合作社共与30多户养殖户签订了协议,带动养殖户300余户。
泽州县县长常广智说,农业兴促百业兴。泽州作为全省1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之一,在“十二五”期间,要突出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全力实施现代农业大突破工程,精心打造强县富民的新亮点,让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使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以上,实现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转变。
“南岭的核桃,泊南村的菜,北街的玉米真不赖;南坪村的猪、青杨掌的羊、陈庄的金针菇实在香……”这段顺口溜,真切地道出了泽州县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后,老百姓的喜悦心情。(编辑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