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3月21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3月19日刊登题为《中国的下一个挑战》的文章称,中国已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件充满国内和国际意义的重大事件。其经济增长显然已放缓;低于预期的工业产出和出口是最新证据。全球股市对此紧张应对。但在某种程度上,增长放缓并非中国的过失,而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其解释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文章称,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术语描述了穷国在实现富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周期。随着这些国家采取众所周知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初期的收入通常增长迅速。劳动力从自给农业转入基本制造业:纺织业、服装业、制鞋业等。经济增速飙升。工资改善。但依靠在国外取得的进步变得越来越难。这些国家必须更多地依靠本国创新、企业家精神和投资。
文章指出,随着这些国家达到中等收入状态——并非真正的富有,但也不再极端贫穷——增长开始放缓。二战以来,许多国家的发展都遵循这一周期。
文章称,日本是个经典案例。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其经济以每年近9%的速度增长;然后放缓至约3%。经济增长在上世纪80年代振兴过,但接着再次衰退,它从1990年的4.6%下滑至接下来7年中的约1%。韩国、爱尔兰、以色列、荷兰、爱沙尼亚和丹麦都经历了中等收入增长放缓。
文章认为,现在,轮到中国了。自1978年市场改革开启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约10%。2012年和2013年,增速跌至7.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将进一步下滑(7.5%),明年亦然(7.3%)。
文章称,中国面临痛苦的转型。其经济战略过时了。它需要新的战略。旧战略依靠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以及对工业、住房和基础设施的巨大投资,并以宽松信贷为推动力。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全球贸易已放缓,二是中国的美国和欧洲顾客憎恶其积极的出口策略,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失业率。
文章指出,对工业和房地产的大规模投资,这导致了工厂和住房的供应过剩。彼得森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拉迪说,突然显现的住房泡沫给中国经济造成了最大的威胁。它将影响附属行业(钢铁业和建材业),并给银行及其他放贷者造成损失。
文章称,新战略是消费者带动经济增长。中国人将更少地储蓄,更多地购物。他们较强的支出将帮助经济保持活力。就在最近,官方暗示说,将在两年内放开银行存款利率限制。人们认为这对刺激消费者支出至关重要。如果存款人得到更多的利息收入,那么他们将支出更多。
文章指出,这是理论。如果这个理论不起作用,中国将莽撞地冲进现代状态,产生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人们期待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生活。他们也痛恨工业化带来的无处不在的污染,以及商业精英和共产党精英“抢夺”土地以自肥的做法。
文章称,如果这些期待因为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及工资增长放慢而破灭,那么将会有强烈的对抗反应吗?共产党将如何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已伤害了那些满足中国对原材料巨大需求的国家(澳大利亚和巴西)。增长进一步放缓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呢?中国将在国外变得更加民族主义,以转移国内不满吗?
文章认为,中等收入陷阱不容小觑。对于中国和全世界而言,它是件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