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事例
2003年高中毕业的朱术军带着当老板的梦想只身前往省城合肥开办了一家餐馆,倍受客户青睐的泥鳅风味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他又展转无锡从事机械加工经营。由于他肯吃苦,懂技术,善管理,很快便有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成为一个腰包鼓鼓的年轻老板。
2008年初他回乡探亲访友,无意之中发现家乡的土壤、水质和气候不仅非常适合发展泥鳅、黄蟮和甲鱼等养殖生产,而且这是一项投资小,产量高,销路广,见效快,效益高的项目。于是决定返乡创业,并在其住家村连塘村民组创办了霍邱县庆丰泥鳅养殖有限公司,发展以元旦和春节前后上市为主的反季节性优质泥鳅生产。
为了确保创业成功,他一边外出拜师学艺,一边对照书本自学养殖技术,然后利用自家的4亩地农田开始试养泥鳅、黄蟮和甲鱼。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实践与效益对比,他选择了规模精养泥鳅。亩产750公斤左右的泥鳅,每公斤至少30多元的价格,亩均15000元左右的经济效益让朱术军尝到了在农田里发展水产养殖的甜头,看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美好前景。随之其养殖面积也很快从4亩地上升到如今的300多亩地。资金投入也从10多万元逐步增加到200多万元,每年的经济效益也由最初的6万元上升到现在的400万元左右。其泥鳅销售渠道也由最初的省城合肥,逐步扩大到江苏、浙江、四川和韩国与日本等国内外市场。
为了尽可能降低养殖风险,他除了自学泥鳅养殖技术外,还经常向县乡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在他的敬业与大胆创业的精神感动下,安徽省农业大学水产养殖技术权威祖国掌教授等也多次慕名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使其泥鳅养殖生产技术有保障,销路有保障,效益有保障。为了在有限的面积里获得更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朱术军新近又建立了各占地20的蚯蚓养殖场和泥鳅种苗繁育良种场。这两个场的建立不仅解决了其泥鳅养殖生产中所需的优质配比饲料和种苗,而且所产出的泥鳅生态环保,成本低廉,售价提升,效益更高。
致富不忘乡邻。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同走水产养殖富裕道路。朱术军一边以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赊销优质泥鳅种苗的方式帮助本乡和周边乡镇,以及周边县区农户发展泥鳅生产,一边申请成立了霍邱县庆丰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订单”和“统一种苗,分户饲养,集中销售”的泥鳅生产与管理模式。与此同时,他还计划用3-5年时间把合作社自身泥鳅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亩左右,并建立相应的温室大棚,增加泥鳅有效生长时间,以大幅度提高泥鳅亩均年产量和经济效益,逐步把公司打造成市、省和国家级龙头企业。
南四村村民苏明富,家有17亩农田,在朱术军的帮助下,从2009年春开始利用稻田套养泥鳅。当年,除泥鳅产出的粪便使他亩均增收稻谷50多公斤外,还亩产泥鳅160多公斤,每公斤售价30多元,除去成本,仅泥鳅其每亩地增收3000多元钱,17亩地一年多增加收入5万多元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朱术军和其培养的苏明富、花开丽、苏保海等典型示范户的影响与带动下,有的农户以每年每亩地650元的价格把自己的农田转包给朱术军养泥鳅,然后给朱术军打工或外出打工去挣农田以外的收入,有的直接在农田里发展泥鳅生产,有的在稻田里套养泥鳅,纷纷加入朱术军的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共享泥鳅美味,共发泥鳅财。在朱术军的带动下,目前,养泥鳅面积在10亩到50亩之间的大户有12户,10亩以下的养殖户有120多户。除宋店乡外,其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已发展到城关、姚里、三流等8个乡镇,以及舒城、叶集等部分乡镇,养殖泥鳅面积也已超过1600亩。
小资料
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锹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 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 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鳅苗1.5万—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石灰和农药,适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鳅30—50千克。
事例分析
很多人对于泥鳅能够发财致富产生不屑,其实一种事物价值往往被人所忽略,真正智慧者是善于处于这被忽略的价值而成就自己的成功,朱术军就是把“腐朽化为神奇”,把泥鳅创造出了大的财富,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资源是广阔的,只是它等待的是能够识别它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