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90后还是“孩纸们”。当人们还在搜索大学生村官中80后身影的时候,90后也“闯进”了村官的队伍。在合肥市2013年择优选聘大学生村官面试环节,143名考生参加面试,其中90后考生61人,超过总人数的1/3,年纪最小的仅20岁。90后大学生村官当得咋样?他们觉得村官应该怎么当?记者对话了两名90后村官。
最初的一个多月都没睡好觉
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药学专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拥有双学士学位的柏浩然看上去不太像是90后,反而多了一份成熟和老练。
“我们男生基本上24小时住在村里,这里位置偏远,刚开始来连窗帘都没有,我一个多月都没睡好觉。”
“既然选择了村官,我们也就成了一个农民,一个拿工资的特殊农民。”柏浩然告诉记者,这是他给自己的定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浮躁心理,踏实地工作。
不过,你可别小瞧了这位90后村官,他给八里村带来了一点一滴的变化:29户特殊困难家庭有8户申请了低保,6户申请了五保,有5户镇民政办已安排每户500元进行慰问救济,3户危房得到修缮,村里的道路加宽了,村里沟渠也畅通了,解决了村民用水问题,患了神经母细胞瘤的孩子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今年6月,经过镇党委推荐,村民选举,柏浩然当上了八里村的村委会主任,也就是“村长”,负责村里全面工作,主持计生、经济等工作。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柏浩然幽默了一把,自称很喜欢基层的他希望有更多像他这样的新鲜血液和思想注入农村,一点一滴地帮着农村进步。
“他们觉得我是那种来了就要走的人”
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编导专业的王碧如更像是个邻家女孩,跟其他村官不同,王碧如当村官的地方正是自己的家乡,“当时毕业时刚好有这个考试机会,我家也是上派镇的,就想着为家乡做点事。”
2012年,王碧如顺利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成为主任助理。即使是自己的家乡,很多村民也曾经并不认同这个“村官”,办事只找书记、主任,“可能他们觉得我是那种来了就要走的人。”
而另一边,王碧如也觉得自己当村官的地方跟印象中的家乡不太一样,以前对农村的了解都是浮于表面,只有到了基层,她才真正知道什么是农村生活。
渐渐地,王碧如和村里人打交道多了,村民们对她的不信任也烟消云散,“现在他们一有什么事情就说找小王,我很满足。”
感言
最难迈过的坎
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大学生村官走进基层基本上都会经历一个阵痛期,语言不通、生活条件的差异等都是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种考验,当然,让我们感觉最痛苦的莫过于得不到村民的认同。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农村的现状,可如何更快更好地融入农村成为我们最难的课题。
最该具备的素质
性格开朗,容易和村民打成一片;有创新的精神,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农村;幸福点很低,只要一点快乐的因素,就能支持在村官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改变农村的目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要一届届的村官共同努力。
最想对后来村官说的话
去呼吸农村清晨的空气,去感受农村的每一米阳光。农村缺少的是思想,缺少的是变化,新时代的大学生村官有义务、有责任去改变这些。学会适应,真诚地对待你身边的每个群众,你会发现自己也跟着变化了、成长了。(孙颖 马明双 记者 沈娟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