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日晚,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介绍了湖北省鹤峰县高原小学教师邓丽支教的事迹。邓丽还带着高原小学的两名小学生与奥运冠军焦刘洋、叶诗文对话,并参与了手舞《美丽四季》的演出。
“在这高高的大山里——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小花/只要我们用心呵护/就一定能开出生命的娇艳/每群孩子都是一簇花朵/只要你我也融入其中/就一定能迎来灿烂的春天!”这便是邓丽扎根大山的誓言。
责任与担当,无悔的选择
2009年,邓丽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后,主动请缨来到海拔1800米、素有“鹤峰屋脊”之称的高原小学,开始了她的支教工作。
到了学校,面前是冷清的校园,破旧的房屋,操场全是泥土……邓丽一时有些恍惚,这就是自己将要工作的地方?看到这里的条件和恶劣的气候,她偷偷地哭了。
学校安排邓丽当一个班的班主任,教一个年级的语文、四个年级的英语和全校的音乐课,还兼任了少先队辅导员。课程多、任务重,但面对一群离开父母寄宿在校的孩子时,邓丽萌生一股扎根高原的冲动和激情。
山区的冬天彻骨地冷,邓丽从生火炉学起。每天早上,孩子们还没起床,邓丽就到教室生火炉,木炭的浓烟经常呛得她眼泪直流。孩子们有时会抢在她前面把火生起来,他们说:“邓老师,我们会烧火了,您不用每天起那么早。”看着孩子们脸上的木炭灰,感动一次又一次涌上邓丽的心头。
放学后,邓丽就在自己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里给学生补习。她总是以火热的心帮学生补课,从不嫌累。她成为学校的“拼命三郎”,成为最受学生爱戴、最受家长喜欢的老师。
真爱与呵护,心灵的交流
当别的孩子在家里被父母百般呵护时,高原小学的很多孩子已经学会了独立,走几里路甚至十几里远的山路来上学,自己梳头、叠被子、蒸饭……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家庭条件好点的每顿饭打5角钱的菜。孩子们很少有新衣服穿,甚至有的学生都穿不暖,冬天穿球鞋,袜子都没有……看到这一切,邓丽给予这些孩子满腔的爱和切实的帮助。
三年级学生殷明先的饭蒸生了,邓丽把她叫到自己宿舍,自己帮她做熟,耐心教她如何蒸饭。有学生生病,邓丽就会急匆匆地带着学生去附近的医院,部分学生的医药费都是她付的。三年级学生梁春群的家离学校有30里的山路,她经常不回家就跟着邓丽住在学校。
学校有一对聋哑兄弟。他们的父母在浙江打工,只求他们平平安安,也不奢望能学到什么东西。望着这一对可怜的孩子,不是特殊教师的邓丽对自己说,决不能丢下一个孩子。邓丽努力通过各种方式与他们沟通。在上语文和英语课时,邓丽的板书比较特别,有拼音、有汉字、有英文、有画得歪歪斜斜的图画,还配有夸张的口型。学发音时,邓丽让兄弟俩按着自己的嗓子感受振动,看着自己的嘴唇感受发音。现在,兄弟俩的英语从20多分考到了80多分。邓丽让知识的阳光照进了他们的心房!
为了帮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邓丽从县城买来一台热水器,请乡亲们帮忙,砌砖刷墙,把一间烧火房改建成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洗澡间。一年级的孩子太小,她一个个帮他们洗。有一次,张莉莉的奶奶到学校送被子,碰巧看到她给孩子们洗澡,惊讶地说:“天呐,邓老师,您好仔细哟,还专门给娃儿们洗澡,像是洗萝卜的。”
快乐与成长,朴素的人生彩虹
邓丽对事业的信仰,对大山里贫困孩子的关爱,犹如一盏明灯,照亮着孩子们的人生之路。
高原小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建校起,就没有自己的文艺活动。邓丽下决心一定要把学校的文艺活动搞起来。她和孩子们在一起排节目,做道具,想创意。孩子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011年“六一”儿童节,天气不好,下着小雨。为了给孩子们在食堂搭建舞台,邓丽和老师们把破旧的课桌腿锯掉拼成舞台,在泛黄的墙壁贴上图片、涂上色彩。听说学校搞活动,附近的村民和家长都赶来了,他们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上台时,都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73个孩子不算多,但是歌声响彻教室,快乐传递开去。孩子们第一次在自己的校园里过起了儿童节,第一次走上了舞台,也一步步走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
如今,邓丽在这高海拔的小学已经待了整整4年。她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2011年10月8日,高原小学成为湖北省“免费午餐”第一校,学校环境为之改变。自2009年以来,高原小学累计收到社会各界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近百万元,现在的高原小学,已经成了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幸福乐园。
付出爱,收获爱,年轻的共产党员邓丽已经成了高原小学师生的主心骨、顶梁柱。邓丽情洒高原小学的感人事迹已连续3次被中央电视台报道,她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师德模范、“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今年,她被选举为湖北省人大代表、第十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