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的基层民警,获辖区百姓交口称赞:“看见马健转一圈,晚上睡觉都踏实”;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发起的“爱心顺风车”行动已拥有志愿车辆400多台,成为城市车流中的一朵欢乐浪花;还有看似不起眼儿的邮递员,却在繁忙的工作路上为孤寡老人捎菜买药,长达18年……
他们都是西安的年轻人,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活跃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像蜜蜂一样,默默无闻、朴实无华,却时刻用他们的真诚、上进向身边的人们传达着温暖、向上的力量。
日前,他们走上“西安好青年”的领奖台,和市民共同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轨迹,展现出独有的青春风采。
马健,临潼区斜口派出所民警。2012年11月的一个周末,休假中的马健途经一个路口,发现许多群众在围观。警察的敏感促使他一探究竟,眼前的景像令人震惊——一名男子倒在血泊中,肠子流出,奄奄一息。
发案了!马健一边组织群众将伤者送往医院,一边机警地环视周围,发现不远处有七八名男子形迹可疑,正要离开。眼看两名衣服上沾有血迹的男子就要钻入路边一辆小车逃离现场,马健顾不得多想,一个箭步跃身上前,用血肉之躯挡在已启动的车前。
车上两人猛轰油门,意图强行冲撞。马健雄狮般大喝:我是警察!马上下车,接受检查!嫌疑人被震慑住了。马健上前,将两人紧紧抓住。
这时,嫌疑人发现马健孤身一人,瞬间反扑。马健奋力搏斗,呼喊围观群众报警,直到增援民警赶到,马健仍紧抓两人死死不放。
在古城西安,像马健这样的好青年还有很多。
王永军,西安“爱心顺风车”公益项目发起人,30多岁的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两年前,他开始开车上班,看着身边空空的座位,觉得有些浪费。“如果有人和我顺路,是不是可以捎他一段?”
开始着手“顺风车”行动时,王永军遭到过不少拒绝,“不要钱的车,谁敢坐啊?”王永军有些沮丧,但转念一想,大家的想法其实很正常,万事开头难嘛!
经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王永军终于拉上了第一位顺风“乘客”。现在,在团西安市委和西安志愿者协会的支持下,他发起的“爱心车队”已拥有车辆400多台,每逢刮风下雨或上下班高峰,“顺风车队”总能在大街小巷发挥着独特作用。
邮递员郭艳林,岗位虽小,却干出精彩。18年来,她始终提前40分钟到岗,争取第一时间解决客户难题……这些看似不起眼儿的小事,换来的却是连续18年安全行车16万公里,无错投信件包裹350多万份。
更令人感动的是,她每天干着和时间赛跑的邮递工作,却主动向老弱病残人群伸出援手——顺路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买面、买菜;顺路为无人照料的残疾人带去生活用品;顺路为卧床的病人买来药和补品。一做就是十几年。
这些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她嘴里却都成了轻描淡写的“顺路帮忙”。现在,郭艳林的“顺路捎”行动还在继续,在邻里间传递着爱心和帮助。
这样的青年,还有托起警帽、为昏倒老人撑起一片阴凉的“西安最帅交警”程翔;把美好青春献给服刑人员子女的陕西回归儿童村老师蒲真;从校园开始便投身环保,开设环境教育课的环保先锋张昕……
为了展现这样一批充满生活气息、体现当代精神的青春榜样,今年4月起,共青团西安市委联合西安日报社、西安广播电视台共同展开了“‘中国梦·青年志’——寻找身边的好青年”活动。
这次活动中,团西安市委摒弃了以往评选结果揭晓后才在媒体上集中宣传的做法,创新活动组织形式,从报名伊始便采取了“边推选、边宣传、边策划”的办法。
一段时间以来,一系列寻找好青年、宣传好青年、学习好青年的主题活动在市民中渐次展开。每天,人们都可以在报纸、网站、电视上看到、听到一个个好青年的青春故事,并在“海选”中投出自己的一票。
活动影响不断扩大,整座城市掀起了一场人人关注好青年的热潮。最终,经过严格把关、择优推荐、联合评选等程序,100名西安好青年从全市各行各业推报的182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这时,不少好青年的感人故事已在市民中耳熟能详。
7月4日晚举办的颁奖晚会上,好青年从事迹片中走向前台,和主持人进行互动访谈,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青春故事。每讲到动情处,现场观众总是屏气凝神,紧接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当晚,演播大厅里冷气挡不住现场气氛的热烈,300多名观众汗流浃背,但直到最后,都没有人提前退场。”团市委工作人员杨斌感慨道。
“‘西安好青年’评选的都是‘草根’英雄。”团西安市委书记吴逸伦表示,他们既不是高大全的道德模范,也不是高精尖的行业精英,都是各行业普通青年的优秀代表。他们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却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充满生活气息、独具时代特色,让人肃然起敬。
中共西安市委常委、市直机关工委书记杨殿钟认为:“西安好青年”的评选,营造出了“处处有典型,人人可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好青年身上的闪光点,将带动全市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投身西安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美丽西安的实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他们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西安文理学院大学生徐磊说。
务工青年刘宇天说:他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挚友师长,实实在在,伸手可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他们一样,汇聚起来就能成为强大的社会正能量。(记者 孙海华) |